- 相关推荐
中学生理想与目标演讲稿(集锦2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现如今,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生理想与目标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中学生理想与目标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过去的一学里,我们全校师生精诚团结,努力拼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
同学们,我想与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如何成才?
今天上班的路上,我想起上学期我和预初年级的同学们一起探究的'一个课题《根的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被根的品德所折服,对树产生了敬意。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根深叶茂”,一棵参天大树,绿荫如盖,归功于它的根,根有两个品德,第一是“沉默性”,根都是扎在地下的,它沉寂,它默然,人们看到冲天的树干,如伞的绿荫,却不能看到根在地下默默地广吸博收。第二是坚定性,根在地下,地下很可能是瘠土一片,也很可能是岩石成堆,但是根从不退缩,曲折延伸,去达到吸收水分,摄取养料的目的,它为了滋养树干、枝、叶,为了培养参天大树,真正做到了百折不挠。清朝诗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在乱岩中还要立根,根的坚定性多么令人钦佩。我校的唐绪同学有今天的成就,不就是具备了这样的两种品德吗?
如何培育沉默性与坚定性呢?
我们必须“知道限制自己”、“没有制动器就没有汽车”,学校是育人成才的地方,必须安装“制动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桥长中学一日常规》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我们成才的“制动器”,学校希望大家明事理,讲诚信,会感恩,尊师睦友,守纪乐群,崇德尚俭,发奋读书,刻苦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做学生的责任。就像唐旭同学那样,明确自己责任,确立每个阶段的目标,百折不挠,才能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中学生!
同学们,让我们不失时机地在做人、求知、长身体上深深扎根吧,你将会终生受益。
中学生理想与目标演讲稿2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170多年来,无数中华儿女就执着于这个梦,为民族复兴上下求索。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新的历史征程上,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姚明在退役发布会上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今天,我们每个人未必像姚明那样尽情绽放了梦想,但我们都有自己的梦,也都或多或少地实现着自己的梦。
尽管我们的梦想实现未必尽如人意,有的人还在埋怨,收入还不够高,房子还不够大,工作还不够好,看病还不够方便,但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梦想的旅程都早已离开原点,梦想的花朵已然开始绽放。
也许,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久了,我们可能忘了梦想生长的土壤。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梦想的实现,得益于自己的奋斗,这个时代、我们国家并没有直接为自己做过什么。
然而,百余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有梦,百余年后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梦”。
当“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的梦的自由。
这170多年来,正是无数先贤先烈把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正是一代代人执着坚韧地接续“中国梦”,“中国梦”才有今日之荣光。
这30多年来,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命运,能够让自己的梦想次第开放,亿万农民工能够在神州大地上自由流动,市场的生机活力在最贫穷的地方也能够崭露头角。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一切根本得益于“中国梦”的`追逐,得益于党带领人民在追逐“中国梦”的进程中,创造了发展传奇。
“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中学生理想与目标演讲稿】相关文章:
中学生理想与目标演讲稿11-05
理想目标演讲稿03-14
理想与目标演讲稿04-23
理想与目标演讲稿02-10
理想目标演讲稿7篇03-15
理想与目标演讲稿15篇01-02
理想与目标演讲稿13篇02-11
理想与目标演讲稿(13篇)02-12
高三理想目标演讲稿通用10-30
【通用】理想与目标演讲稿7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