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演讲稿网>工作>家长会发言稿>小班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

小班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

时间:2023-03-26 08:38:32 家长会发言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

  在当下社会,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发言稿,发言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你知道发言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

  小班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 篇1

各位家长:

  您们好!首先感谢你们能如约而至地前来参加家长会,我代表全体老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家长会,主要目的是:

  1、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幼儿园,了解老师以及小班幼儿这个学期的教育目标以及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

  2、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班级工作,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会议流程:

  一、介绍班级老师、幼儿的情况

  我是x老师,是小一班的班主任老师,另两位老师是x老师和x老师,x老师将和我一起完成幼儿的日常教学工作。希望我们能够多沟通,共同为幼儿的童年生活带来精彩的回忆和成长的喜悦。x老师主要负责幼儿的保育工作和消毒工作。

  目前我们班共有x名幼儿,其中男生x名,女生x名,大多都为独生子女,在家有着六对一的教养优势,同时也折射出很多个性问题,例如:自我、动手能力薄弱、交往能力薄弱等。

  二、介绍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

  本学期,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为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各项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各项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比如:讲礼貌、讲卫生、自己喂饭、饭后能自觉擦嘴、正确地洗手、良好的坐姿、用心倾听、不攻击他人等等。

  我们本期的教学目标是:

  1、亲近老师,愿意上幼儿园,情绪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的各类活动;

  2、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学号,听到呼唤会应答,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3、在成人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会自己进餐,盥洗、入睡,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入厕、喝水;

  4、充分活动身体,走爬跑动作协调,在集体活动中愿意与同伴们一起玩耍;

  5、乐意开口说话,能听懂普通话,喜欢听熟悉的故事和儿歌;

  6、能觉察生活中物品的大小,多少,颜色,形状的明显不同,能识别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和人;

  7、喜欢参与区域活动,摆弄玩具,材料,会跟着老师有兴趣地唱歌、敲打、做模仿动作。

  我们使用的是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它包括了健康、科学、艺术、语言、社会这五大领域(和安全),同时我们开设了体育、区域及音乐游戏等活动,具体活动安排有“一日活动表”这个表可以显示出我们每一天的活动设计是环环相扣的。我们是以各种游戏的形式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三、介绍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

  孩子们已在幼儿园渡过了一个星期的集体生活了,我想这一个星期无论是对于他们、你们,还是我们都是一个意义非凡的5天。在我们三位老师的关心和照顾下,孩子们的进步很大,现在大部份幼儿情绪稳定,能开心入园,愉快回家,但还有少数幼儿情绪还不太稳定,当午睡或有来人接小朋友回家时,会哭脸,念叨回家,还需继续加强安心工作。

  大多数幼儿已认识了自己的学号、杯子、床,大部分幼儿能正确找到和摆放,少数幼儿还需要老师的提醒。幼儿对老师所开展的各类活动感兴趣,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少数幼儿不主动还需要鼓励。我班幼儿的进餐习惯较好,大多数幼儿都能自己喂饭,吃完后能主动要求老师装饭,餐具会按照类别摆放;我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在活动中发现有推人、抓人、打人等攻击性行为,因为孩子在入园的两个月内,往往是最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的,我认为有4种原因造成:

  (1)不会交往,想引起同伴的注意,但方法不对;

  (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3)生理因素的`影响;

  (4)家庭教育的因素。

  当出现了幼儿之间的攻击事情后,都是我们不愿意发生的,希望家长们能理解和原谅。

  另外,有些家长提起孩子早上不愿入园、或是晚上做梦不想上幼儿园的事情,这主要是幼儿入园的焦虑情绪,这是非常正常的,家长佯装不必为此担心,应该多鼓励他,关心他,多给孩子讲入园的好处。

  幼儿入园后,容易感冒,这其实有三种原因:

  首先,对于2—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入园使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会感觉不习惯,离开了妈妈和家人,孩子内心变得不安。这种紧张和压力会造成免疫力下降,感冒病毒自然就容易侵入。

  其次,幼儿园的人群密度相对家庭要高,一旦有什么病毒或病菌,传染的机会大大增加。

  第三,秋季天气多变,有些父母担心孩子感冒,就给孩子穿得很厚,这是不可取的。幼儿园游戏多,活动量大,孩子穿得太多,很容易出汗,衣服汗湿了就容易受寒着凉,导致感冒。

  四、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

  1、不要偷偷来看孩子,影响孩子的情绪;

  2、每周为孩子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同时防止孩子无意中伤人;

  3、按时接送孩子早7:45后入园,下午4:10离园,如果让别人代接请打电话通知老师,最好之前能介绍老师认识,不建议由哥哥姐姐接送;

  4、如您的电话号码有变动,请及时告知老师,方便联系;

  5、平日给幼儿穿舒适、便于穿脱的服装;每周一为幼儿穿上园服,园服作好标记,并让幼儿认识;

  6、如孩子身体不适不能来园,请提前请假;请假一周以上请写好书面的请假条;

  7、不给孩子带危险物品和贵重物品入园,以防弄丢;

  8、如孩子身体不适需要喂药,请入园时将药物交至医生处,并标注班级姓名以及喂药时间、剂量;

  9、《成长册》,我们的成长册是每周发放一次,主要是传达孩子一周来在园所学的内容和在园表现,希望家长能及时写上反馈意见,并于周一带来,以免影响到老师的下次填写;

  10、由于接送时间幼儿园大门口交通较为拥挤,请家长配合由西往东单向行驶,不在网格线内停车。

  五、结束语

  我们今天的家长会,对于很多家长们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可能是你这一生中的第一次家长会,我们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来努力。在家庭教育上也希望大家能多加以重视,多给孩子一点关爱和鼓励,多为他们的成长作些准备,因为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

  幼儿园的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呵护每一位孩子,用心地去关心和照顾他们,请家长们放心并给予我们工作上的支持,如果我们有的时候在某些方面对你们的孩子有点严格或者是在某些地方照顾不周,也请您们谅解,多多包涵!希望你们有事多找我们商量,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真诚的,我们和各位一样,都希望每一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班第一次家长会发言稿 篇2

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感谢您对我们幼儿园的信任。当您把孩子交给我们的时候,深知您对我们的信赖,我们将不辜负您寄予的厚望,时时牢记着自己肩负的职责,会处处提醒着自己要用快乐去迎接每一天,要用真情去爱每一个孩子,要用宽容去接纳他们每一次成长。

  幼儿从父母身边离开家庭,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长时间的生活,很自然会产生不安全感以及不适应的反应,同时也有很多变化,从不认识老师到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喜欢小朋友是有一个过程的。幼儿入园三周来,我们把工作重点都放在安抚孩子情绪上,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形式帮助幼儿熟悉环境,尽力降低孩子的焦虑过程。比如唱歌、讲故事、做游戏、看图书、玩玩具、玩滑梯等,让孩子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现在大多数孩子适应很快,情绪基本稳定。

  通过开学这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聪明、好学、接受能力强。同时也从不同渠道了解到,大部分家长提到了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和胆小不会交往等问题。下面就此我初略谈一下:

  一、常规方面:

  本学期我们教会幼儿自己洗手,并用自己的手帕擦手,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喝水,并用自己的水杯等。增强孩子们的上课意识,规范坐姿;练习站队,知道外出时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等。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有秩序的按规则进行各种活动。

  二、交往合作方面:

  现在部分孩子能够友好交往,懂得分享,有事能主动请求老师帮助解决,个别幼儿却做不到。本学期,我们利用各种活动,让幼儿通过微笑、请求、邀请等交往行为,尝试练习社会交往技能和策略,使幼儿保持愉悦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学会礼貌用语,不打人,不骂人,学会说对不起、谢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三、语言表达:

  大多幼儿发音不清楚,我们会慢慢纠正,但家长也要注意不说“叠音词”,如“兔兔”“帽帽”“袜袜”等,日常中纠正幼儿正确发音。许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性格内向,希望锻炼孩子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会通过各种形式,鼓励胆小幼儿在小朋友面前大胆表演。个别幼儿对老师的.问话不回答,也不作反应,我觉得这是个习惯问题,我们应该告诉他要尊重他人。

  四、自理方面:

  孩子来园,首先会遇到大小便、自己喝水等问题,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面临这些问题紧张不安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孩子虽小,但他们总希望得到同伴、教师的肯定。刚刚入园,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会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伴们也容易接受这些孩子。这样,往往会淡化思念之情。而反之,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担心不被同伴接受,不被老师喜欢。可见,家长对孩子独立生活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曾经有教育家提出过“5+2=0”,可能有的家长听过,我再解释一下,他的意思是说在学校5天的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等于0。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不变的教师,我们的以身作则是给孩子的最好的向导。当然,幼儿良好的教育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社会固然责无旁贷,但家长也理应配合协助促使孩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