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小学
演讲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的作用。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演讲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小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小学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会感恩》。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每个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报之以发自内心的感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付出和爱心,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如此温馨和美丽。
“感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懂得感恩,即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反映。
“感恩”也是一种回报。母亲为生育我们忍受剧痛,但是创造生命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把这小小的生命培养成人、成才还需要经历更多的艰辛。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知恩感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感恩”就是要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要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
同学们,“感恩”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出发自内心的谢意吧!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尝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感谢同学真诚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感谢春天的花草,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喷涌的活力;感谢秋天的落叶,让我们领悟到了生命壮丽的回归…让我们怀着如此的一颗感恩的心,学会付出,学会给予,学会把快乐带给你身边的人,让他们怀着同样的一颗感恩的心去寻找幸福的真谛。
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小学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展示自我为艺术节添彩
学校为什么需要有艺术节?我的理解是艺术是对美的评价,往往同善恶的道德感紧紧相连,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知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如爱好这么做,而爱好这么做又不如以此为乐事。将这一观点应用于德育,便成为: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不如以追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为幸福并乐在其中。这一点恰好是在艺术教育中容易实现的。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境、事件、寓意所吸引,从而以此为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容易唤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音乐是一种毫不虚伪地反映人和人的道德品质的语言,这种审美情感所提供的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形象,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并在此对比中受到教育。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从感情上接受教化,促进人格的完善,成为美好心灵的人。
当生活中,各种艺术元素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呈现在人们直观的心灵面前时,我们们会感到美的愉悦。一首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艺术作品《黄河大合唱》,乐章里感人的音符一定会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激起我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艺术教育是让我们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因此在艺术节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的团队意识。
艺术教育对于我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它的最大功用在于为我们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艺术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我们在学校的艺术活动中,可以看出美的东西,我们就会赞赏它们,并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而使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上,一些比较悲观的同学我们可以经常听一些欢快明朗的'作品,读一些通过艰苦奋斗而成功的人物传记,久而久之,就能逐步减弱甚至消除他们个性中的怯弱和悲观成分;而一些过于活泼的同学,可以多听一些曲调悠扬、意味深长的作品,使我们多一些成熟、多一些稳重。
学校是点燃希望,点燃梦想的地方,学校会让每一位学生受益,让每一个同学能在学校生活的时光中找到自信,找到成功的支点。我们的学校不可能让所有的同学都成为科学家。但音乐家不行吗?篮球高手不可以吗?其实,我想,艺术节的出现,是能让更多的同学找到自信,找到做学生,做好学生的勇气和信心。
最后,祝同学们都能在艺术节中尽情展示自我,为艺术节增光添彩。
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小学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感恩图报”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众所周知的古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正是一种感恩。细想生活,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感恩:爸爸妈妈的爱,老师同学的关心,甚至是每天为我们带来整洁环境的清洁工……这一件件在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小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汇报,去感恩。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感恩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当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个微笑,说上一句“爸爸妈妈辛苦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感恩;课堂上,一个凝神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我们在专心听讲,这是感恩;下课后,遇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亲切礼貌的“老师好”,这是感恩;教室里,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班级一个整洁的环境,这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也是一种感恩;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保持和谐的学习生活秩序和环境,这仍然是一种感恩,是对新时代的感恩,是对我们强大、和谐的祖国的感恩……因为在这些点滴小事的背后,包含的正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不仅要有知识的武装,更要时刻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这样,我们就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学习中的一切困难,让原本平淡的校园生活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成长,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说出你心中的感动,把“知恩、感恩、报恩”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希望同学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早日成才,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做一个有所作为的时代新人。
谢谢大家!
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小学4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们的人生焕发出熠熠光彩。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去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只有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活泼身影,才能使我们的校园充满阳光,充满生机。
但是人的生命又是非常脆弱的,据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平均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人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和其他安全事故。排除那些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的。一件件血腥的报道,令人胆战心惊,一幕幕惨剧目不忍睹。忽视生命,带给社会、亲人的就是悲痛欲绝的心身,沉重的打击,到那时,这一切都为时已晚。
学校开学伊始就进行的安全教育,每年开展的生命安全教育月,每次放假前老师都要讲的注意安全的叮咛,同时学校定期检查更换灭火器具、落实安全责任制等等,这些不仅保障了同学们的安全,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但同学们的日常安全防患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为此,请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1、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自护自救知识,切实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要注意课间文明休息,不大声喧哗,不追赶打闹,进出教室不奔跑,不嬉戏。
3、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遵照老师的要求,不剧烈碰撞,不违规运动。防止运动器材伤人。
4、不违规出校,有事要出校门,一定要履行请销假制度。
5、要注意食品安全。不到小摊小贩购买食物,不吃不洁食物,不食用过期食品。
6、注意交通安全。
7、不玩火,爱护消防设施。要懂得基本的防火知识,遇到险情时,能正确避险。
8、要加强行为的自控能力。同学之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脚代替说理,以免给同学和自己带来不良的后果。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祝愿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安全和谐的乐园!
【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小学】相关文章:
小学生绿色环保国旗下讲稿07-04
小学生爱国国旗下讲话范文08-20
小学生国旗下的演讲稿05-18
小学生国旗下演讲稿06-14
小学生国旗下演讲稿06-09
国旗下小学生演讲稿09-25
小学生国庆节国旗下献词简短11-04
[推荐]小学生国旗下的演讲稿09-09
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09-09
小学生期末国旗下演讲稿06-09